2015年10月27日尧德中教授做客来访

个人简介: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脑机接口、脑成像与脑网络、音乐认知与癫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承担有国家自然基金重点、973、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等课题,与国内外多个相关课题组有合作关系;已培养博士生19人。已在国外重要刊物 NeuroImage, Human Brain Mapping, IEEE Trans BME/MI/CAS/AP/NSRE、Phys Med Biol、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PLoS One等上发表SCI检索的论文100余篇,参编国外英文专著4部,中文教材1本、专著1本;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          尧德中教授应邀来访兰州大学,并于10月27日在飞云楼406会议室为兰州大学相关学科师生做了题为《脑电研究杂谈》的学术报告。报告会议由信息学院院长胡斌教授主持。 尧德中教授主要针对脑电研究中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时域波形(参考电极);空域定位(源模型,头模型以及非唯一性)展开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对他们所提出的REST参考电极进行了详细介绍。使每个同学对脑电的研究都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受益匪浅。     [...]

关于举办海峡两岸生物信息感知与计算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海峡两岸生物信息感知与计算学术研讨会将于2015年7月1日至7月4日举行。本次会议将邀请台湾国立宜兰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等海峡两岸知名高校的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生物医学、心理学及计算机科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就当前生物信息感知与计算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进展开展深入、广泛的学术交流。会议将由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会议日程安排如下:   2015年7月1日:参会人员报到 2015年7月2日:学术报告会 9:00-10:00 兰州大学信息学院院长  胡 斌 教授 主题报告 10:00-11:00台湾国立宜兰大学校长 赵涵捷教授主题报告 14:30-15:30 华中科技大学           陈 敏 教授 主题报告 15:30-16:30台湾国立宜兰大学      赖槿峰教授 报告 地点:兰州大学飞云楼209 2015年7月3日:学术研讨会 地点:兰州大学飞云楼209 2015年7月4日:参会人员返程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与交流讨论!

胡斌教授主持的国家973计划“基于生物、心理多模态信息的潜在抑郁风险预警理论与生物

2015年1月9日至11日,依托于兰州大学的国家973计划“基于生物、心理多模态信息的潜在抑郁风险预警理论与生物传感关键技术的研究”(2014CB744600)2014年项目年度总结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会议由项目首席科学家胡斌教授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陈润生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李树深院士,本项目责任专家、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贾云得教授及首都医科大学戴建平教授,深圳大学陈思平教授,中山大学张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姚力教授,香港大学谭力海教授,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范津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田捷研究员;科技部基础司沈建磊处长,兰州大学科研处张东凯,项目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及项目骨干5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 胡斌教授做了项目年度汇报,围绕“潜在抑郁风险生物、心理特征表现机理及其可计算性;有效生物、心理特征复杂结构与潜在抑郁风险关联的演化机制”两个关键科学问题汇报了实验入组人员筛选标准制定、实验范式设计、实验进度安排、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进展等工作。之后各课题组组长分别就项目进展情况、重要阶段性成果、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下年度工作计划几个部分做了汇报。   汇报完毕后,各位专家指出了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思路,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专家们提出,本项目研究对象为交叉性广、综合性强的一个课题,所涉及的特征范围涵盖面广,希望项目组集中在主要指标上做突破,并注重人才的培养。项目研究对数据采集要求比较高,希望依托单位能够给予充分的实验条件支持。各课题组针对专家的意见做了详细讨论,初步拟定出修正研究方案,以为项目中期评估做好准备。

中科院刘卓军教授、东南大学罗军舟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

应信息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卓军教授\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罗军舟教授于11月7日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学术报告。 题目一:Wi-Fi技术的机遇与挑战 报告人:罗军舟 报告摘要:        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移动通信的宽带提高和各种应用的层出不穷,互联网日益向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数据流量剧增,资源矛盾凸现。因此,移动互联网需要向高带宽和低成本发展,而技术成熟、价格低廉、带宽较高的Wi-Fi技术已经表现出一种解决无线数据覆盖的有效手段。这个报告介绍Wi-Fi技术现状,以及Mesh互联、MIMO、集中控制型架构等技术突破,阐述无线城市和物联网给Wi-Fi技术带来的机遇,讨论当前Wi-Fi技术在安全、管理、漫游及业务模式方面的挑战。最后,报告介绍AC-AP协议、Mesh基站、移动性管理、网络规划和组播等Wi-Fi技术领域若干研究工作。 报告人简介:        罗军舟,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东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1982年 1月获得东南大学应用数学学士学位,毕业留校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至今,先后获得东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 机网络方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导师顾冠群院士)。二十多年以来,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研究,研究兴趣包括:下一代 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工程、网络安全和管理、网格与云计算、无线局域网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和江苏省科 技进步一等奖4项。目前,他正在参加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领导的AMS大型物理实验,并负责建立东南大学AMS科 学数据处理中心(AMS-SOC)。罗教授现任IEEE CSCWD技术委员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组 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与数据通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Petri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信息科学计算机学科组专家、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罗教授还是《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和《通信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应信息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卓军教授\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罗军舟教授于11月7日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学术报告。 题目一:Wi-Fi技术的机遇与挑战 报告人:罗军舟 报告摘要:        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移动通信的宽带提高和各种应用的层出不穷,互联网日益向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数据流量剧增,资源矛盾凸现。因此,移动互联网需要向高带宽和低成本发展,而技术成熟、价格低廉、带宽较高的Wi-Fi技术已经表现出一种解决无线数据覆盖的有效手段。这个报告介绍Wi-Fi技术现状,以及Mesh互联、MIMO、集中控制型架构等技术突破,阐述无线城市和物联网给Wi-Fi技术带来的机遇,讨论当前Wi-Fi技术在安全、管理、漫游及业务模式方面的挑战。最后,报告介绍AC-AP协议、Mesh基站、移动性管理、网络规划和组播等Wi-Fi技术领域若干研究工作。 报告人简介:        罗军舟,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东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1982年 1月获得东南大学应用数学学士学位,毕业留校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至今,先后获得东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 机网络方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导师顾冠群院士)。二十多年以来,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研究,研究兴趣包括:下一代 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工程、网络安全和管理、网格与云计算、无线局域网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和江苏省科 技进步一等奖4项。目前,他正在参加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领导的AMS大型物理实验,并负责建立东南大学AMS科 学数据处理中心(AMS-SOC)。罗教授现任IEEE CSCWD技术委员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组 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与数据通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Petri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信息科学计算机学科组专家、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罗教授还是《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和《通信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研特制头盔脑电波转讯号 美军「读心部队」会互通思想

研特制头盔脑电波转讯号美「读心部队」会互通思想 星岛日报 – 2012年4月9日 美军现正研究成立一支「读心部队」,采用现代科技和先进仪器,让军人在战场上执行作战任务时,在嘈杂的环境下不用开口讲话,都可以知道同袍正在想什么,从而互相沟通。 根据初步构思,每名军人佩戴一副特制的头盔,头盔内装设感应器和可以「读心」的仪器。万一遇上敌人,受到威胁,他毋须使用对讲机向同袍求救或要求增援,因为头盔内的仪器已经感应到他脑内正在想什么,并把这些思想转化为电子讯号,传送给其他队友。 可无声向同伴求助 有了这种技术,军人可以长时间保持静默,以免打草惊蛇,但同时可以向同伴发出警告,留意有敌人伏击,要求出动无人侦察机。 科学家说,这种新科技目前仍在研究阶段,但可能会于二○一七年实现。 美国国防部已经拨款四百万美元给位于洛杉矶以南的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由该校的神经学专家联同费城及马里兰州的研究中心一起研究。 《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上周接触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但科学家不愿意多谈。科学期刊《动脑》(The Brain)最近发表一份报告,指科学家保持谨慎,不会随便发表评论,因为许多人已经听闻有这种研究进行,也有许多加州人发出电邮给他们,表达愤怒,担心政府会监察人民的思想。一名科学家说笑道:「还未去到这一步。」 科学家已经在志愿人士身上进行试验,让他们戴上布满电极的帽子,要求他们用脑去想科学家所挑选的字词。研究人员会观察志愿人士脑袋中出现的化学反应,并把这些反应与那些字词配对,再转化成电脑码,达到读心的效果。 识别大脑对特定字词反应 他们现时所挑选的字词,主要是一些军事指令。除了单字外,这种科技将来还可以阅读片语,例如「前面有敌人」或「召唤直升机」,再转化成电子讯号传送开去。 美军官方刊物《星条报》访问了一批军人,问他们是否愿意使用这种新科技,变成「电子超级军人」。很多士兵说,只要能令他们在战场上增加生存机会,他们愿意使用任何装置。

UAIS实验室派机器人参加兰大二院国家临床重点专家授牌演出

11月18日上午11时,UAIS实验室派出机器人NaoNao参加兰大二院国家临床重点专家授牌演出。 活动现场彩球高悬,礼炮齐鸣,鼓乐喧天,洋溢出节日的气氛。省政协、省卫生厅、科技厅、兰州大学等有关方面的领导、以及中央、省内各大媒体记者参加了庆典仪式。       在活动仪式现场,儿童行为矫治中心展示了由法国引进的智能机器人,机器人与演示者精彩互动,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此机器人是用来帮助儿童进行交流互动、语言沟通、行为训练的“助理医生”。

2011年10月 UAIS实验室月报问题纪要

2011 UAIS 实验室月报问题纪要 (2011-10) 时间:2011-10-26 地点:飞云楼209 1.(信号组)戒毒实验问题 1) 心理学上如何评价或者界定吸毒人员的心理问题? 2) 治疗效果的评价体系是否在心理学上已有标准? 3) fMRI实验问题 4) 吸毒引起的精神相关问题是否能够与实验室的工作相结合?怎么结合? 5) (刘礼注:)关于这个问题还没有提出实际的问题。。。。 2. (医学组和毛承胜)分类算法在fMRI上进行应用 (刘礼注:)在具体什么样上的fMRI应用上使用在这次月报中没有提出。 3. (情感组)学习中的注意力相关问题 (胡斌主任提出)测试注意力分散问题。如何测试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4. (建模组)根据现在得出的100%准确率是否令人信服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1) 用C4.5算法进行分类,在Training Set>3时,Test Sample (=1)能够达到100%。在算法设计和训练集VS测试集选取上是否正确还需要进一步推敲? 2) (晏静之组长提出)在统计上,测试样本量与训练样本量的比例决定了最终的结果是否有效?相关的支持文献还需要查阅? 3) (刘礼注:)如果1)中的设计和选取都没有问题,需要再寻找其他一些公认的数据进行测试,如果结果还能够达到100%,那么这个结论将是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结论。

2011智能媒体技术与脑信息学(AMT-BI)国际会议在兰州大学隆重召开

2011年9月7日至9日,由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UAIS实验室主办、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 统科学研究所协办的“2011智能媒体技术与脑信息学国际会议”(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tive Media Technology and Brain Informatics)在兰州大学隆重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 息科学部二处副处长肖人毅、我校副校长何晓东等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 次国际会议。应兰州大学信息学院胡斌院长邀请,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霖,大连理工大学知识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众托 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 兰州大学副校长何晓东在致辞中对两位院士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他向与会专家简要介绍了学校 的基本情况,希望我校利用举办本次国际会议的契机,不断增进我校与国内外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 合作交流,促进我校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二处副处长肖人毅向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希望本次会 议对促进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霖和工程院院士王众托分别做了题为“The Global-first Topological Definition of Perceptual Objects, and Its Neural Correlation 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