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棒人工智能前沿学术会议在兰州大学成功举办

2025年2月21日,由兰州大学信息学院主办的“鲁棒人工智能前沿学术会议”在兰州大学飞云楼406室圆满落幕。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顶尖学者,围绕大规模基础模型、鲁棒人工智能、青年教师成长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会议特邀嘉宾阵容强大,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创院院长、新加坡科学院院士蔡达成;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青、华为终端BG首席科学家田奇;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鹏城国家实验室双聘教授吕科;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唐金辉;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机器智能与先进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郑伟诗;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三维视觉专委会秘书长郭裕兰;国家级海外青年人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文杰;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姑苏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海外青年人才吉炜;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中山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知临;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俊成;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朱凤彬。

会议由兰州大学信息学院胡斌教授主持,蔡达成教授做了题为《大语言基础模型的下一阶段研究》的主题报告。蔡教授回顾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历程,分析了ChatGPT、DeepSeek等模型的突破性影响,并展望了多模态与智能体驱动的AI发展方向。他指出,当前AI已迈入多模态与智能体协同的新阶段,以ChatGPT、DeepSeek为代表的LFM技术虽然推动了内容生成与推理能力的飞跃,但随之而来的信任危机、算法偏见及安全漏洞问题亟待解决。蔡教授特别强调:“构建鲁棒的人工智能框架需学界与产业界紧密协作,从数据治理、伦理规范到技术透明性全方位突破”。他提出,下一阶段研究需从“能力优先”转向“责任优先”,构建可解释、可追溯、可控制的基础模型框架。此外,蔡教授还分享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的NExT中心在多模态数据分析领域的最新成果,引发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

党吉圣博士主持了圆桌论坛:《青年教师如何快速成长?》,围绕青年学者如何选择研究方向、甘肃科技青年工作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蔡达成教授建议青年学者要选择合适的领域深耕;吕科教授强调了勤奋、合作和真诚做事的重要性;唐金辉教授指出,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和团队对青年学者的成长至关重要;郑伟诗教授则鼓励大家做自己感兴趣且具有独特性的研究。论坛现场气氛活跃,专家学者们的真知灼见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指导。

通过此次会议,国内外学者深入交流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本次会议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技术落地和区域发展的催化剂。兰州大学凭借西部枢纽地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从产业走向民生,助力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